您的位置 : 首頁 > 新聞 > 國際新聞

      大衛·霍克尼:陽光、海水和性令我著迷

      來源: 搜狐    時間: 2017-12-16    打印本文    字體大小:     閱讀量: 3727

      閱讀量: 3727

            大衛·霍克尼(1937年生于英國布拉德福德)無疑是當今國際畫壇最具影響力的大師之一,被稱為“最著名的英國在世畫家”。他創作出了近半個世紀以來最有識別度的生動圖像。他的藝術生涯橫跨了多個領域,包括從拼貼攝影到歌劇舞臺設計,從用傳真機制作畫作,到深入研究藝術史上的古典名家如何利用光學儀器進行創作。而他的作品也幾乎包括所有可以使用到的媒材,包括油畫、水彩、攝影、印刷版畫,并一直使用時代最前沿的科技參與創作,包括傳真機、激光影印機、計算機,以及近年來使用的視頻、iPhone手 機、iPad等設備。

            對這位老先生有太多奇奇怪怪的描述: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家、最出名的英國在世畫家、英國《衛報》筆下的“全天候時尚偶像”、被媒體追逐的同性生活繪畫者、藝術史上的嘻哈之士,及獲得英女王頒發的“功績勛章”的兩名畫家之一——另一位是已經去世的偉大的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en Freud)。

            他的穿衣風格和在自畫像里一樣:灰色褲子、粉藍毛衣,露出橘色的恤衫領口,最外面再搭件果綠羊毛開衫。所有顏色,看起來都像是剛從他的調色板里灑出來,極其的大衛·霍克尼。

            關于大衛·霍克尼

            1937年生于英格蘭布拉德福德,目前工作和生活于美國洛杉磯和英國,其在約克郡創作過一系列近百年來最具辨識度的圖像。霍克尼在藝術上頗具野心地進行多途徑嘗試,在其作品中廣泛運用各種媒介和技術手段,但卻始終根植于繪畫、與繪畫相聯系。

            “我始終堅信繪畫不會消失,因為它無可替代。”霍克尼曾說道。他繼續在其他媒介上開疆拓土,正如勞倫斯·韋施勒(Lawrence Weschler)所言:“自2005年以來的作品是他藝術生涯中最狂暴、最愉悅、最持久也最高產的繪畫階段。”

            1962年,即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最后一年,大衛·霍克尼獲得了金牌獎,這是他生涯中諸多獎項中的第一個。霍克尼藝術家早在26歲時就舉行了第一次個展。1970年,倫敦的白教堂畫廊為他舉辦了巡回個展,自此,霍克尼的作品開始在世界一流博物館獲展。2012年,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為霍克尼頒予榮譽勛章(Order of Merit)。

            2017年,大衛·霍克尼80歲了,即使是在這樣的年紀,大衛·霍克尼仍舊在不停地探索、改變繪畫的風格、技術與方式。他能夠接受新鮮事物,能在78歲時仍用iPad作畫,這一切或許源于他那拒絕平庸的創作方式與保持好奇之心的生活態度。

            正如大衛·霍克尼曾經說過的:“我是一個樂觀主義者……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并非是件好事。我每天都笑的很棒,你也需要這樣,這才是你生活下去的力量。”

            關于 Stanley和Boodgie

            大衛·霍克尼曾為自己的家人朋友繪制肖像,但或許,他為Stanley和Boodgie繪制了更多的肖像。

            Stanley和Boodgie是誰?Stanley 和Boodgie是霍克尼的兩只臘腸犬 - 它們是霍克尼合作過的“最任性的”模特,也是霍克尼最心愛的動物小伙伴。

            敏銳的觀察和充滿溫情的筆觸構成了霍克尼這些與小狗相關的作品,不管是油畫還是版畫亦或是速寫,不隨表現形式改變的是藝術家在創作時的暖暖愛意。

            霍克尼這樣記述自己繪制小狗的經歷,“從1993年9月起,我開始畫我的狗。這需要大量的準備和計劃,因為狗兒們通常對藝術不怎么感興趣(我說‘通常’是因為我現在遇到過了一只會唱歌的狗)。食物和愛統治了它們的生活。”

            “這些畫沒有明確的主題,但我不會對此表示歉意。這兩個小家伙是我的朋友。它們聰明、有愛、滑稽、有時候還會無聊。它們會看我畫畫;我注意到它們共同組成的溫暖造型,它們的悲傷與歡樂。同時,作為生活在好萊塢的狗兒,它們似乎知道一幅圖畫是如何創造出來的。”

            1998年,霍克尼將自己的小狗繪畫集結成冊,《大衛·霍克尼的小狗時光》(David Hockney’s Dog Days) 不僅受到了霍克尼粉絲的歡迎,更深深觸動了每一個愛狗人的柔軟內心。

            關于同志:他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大衛·霍克尼生于1937年,他11歲時就知道自己要當一個藝術家,26歲時已名聲大噪。他與安迪·沃霍爾齊名,是藝術圈里著名的同性戀藝術大師。

            1961年,還在讀書的霍克尼創作了《我們兩個男孩緊緊膠著》,表現同性愛情。在同性戀并未合法的英國社會,他的態度招來不少爭議。他偏愛畫和自己關系親密的人,創作了大量裸體肖像和同性愛的作品。比如“泳池與水花飛濺”系列,畫中模特男友Peter Schlesinger的肉體總是顯得很快活。當別人問他:“你是否認為你的藝術改變了人們對同性戀的看法?如果是,這對你有多重要?”霍克尼回答:“也許有,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他完全誠實并足夠自由,同性戀并沒困擾他。他總是說,我們生活在波西米亞,而那里是寬容的。

            關于洛杉磯:陽光、海水和性令他著迷

            1960年代初期,霍克尼因為不滿英國的教條和標簽化,前往洛杉磯。把他吸引到加州的正是充足的“陽光、海水和性”,尤其是陽光。霍克尼在小時候的影院里注意到,好萊塢電影里的人會在地上留下很深的影子,那意味著陽光非常非常好。

            永無止境的夏天、永遠慷慨照耀的陽光,以及崇尚個性與自由的美國,讓他獲得了更多色彩,他形容,就像北方人梵高跑到南方被那里的色彩所震驚,以及法國畫家馬蒂斯訪問西班牙和摩洛哥引發的色彩沖擊一樣。

            這段時間(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霍克尼開始創作典型的霍克尼式風景畫:畫面構圖簡潔,呈現出典型的對稱性,人物關系中盡藏微妙。因為這種“最時髦的意識”和“優美機智”的創作,他獲得了“具象繪畫的莫扎特”的稱號。

            關于攝影拼貼:“攝影從繪畫而來,現在又將回歸繪畫”

            在繪畫領域取得成功后,霍克尼轉向了攝影。他對攝影與繪畫關系的經典觀點是“攝影從繪畫而來,現在又將回歸繪畫”。他開始使用寶麗萊相機來拍攝同一對象的不同局部,再拼合回原來的整體,這種“再現目之所見”的觀看形式,人們稱之為“霍克尼式”拼貼。

            在拼貼創作過程中,霍克尼以“透視需要被扭轉”來挑戰西方繪畫的傳統透視方法——焦點透視,同時拼貼也幫助他更深入地了解立體主義——當然,立體主義也是一種透視的技術。1986年4月11日至18日,霍克尼創作了他最具代表性的拼貼作品《梨花公路》,這件作品也被他看作當時攝影創作階段的結束,通過打破單一焦點和視角,霍克尼實現了一種“更大的圖像”式的觀看之道。

            關于iPad:機器讓繪畫起死回生

            霍克尼也是“果粉”,他用iPhone和iPad作畫。對所有能做出圖像的技術他都感興趣:照相機、傳真機、激光影印機、iPad……任何東西,從來不拒絕新鮮事物。

            1990年,他就曾被邀請到硅谷參加Photoshop的發布儀式,當時他便對助手說,Photoshop的誕生宣告了化學照相的終結,它讓相片時代結束。

            2009年,霍克尼開始使用iPhone手機進行創作,2010年4月,霍克尼在73歲高齡時擁有了第一臺iPad,并很快掌握了用這個玩意創作的技巧。2011年元旦這一天,霍克尼用iPad畫出東約克郡普通的道路和樹木的風景。他提醒大家“不要忘了,畫筆、鉛筆也曾是科技產物”,而使用iPad、iPhone反而是讓繪畫“起死回生”,并且還有一個好處是,“永遠不用擔心顏料不夠用”。

            關于盧西安·弗洛伊德

            在2012年霍克尼獲得英國女王為其頒發的限量24枚“功績勛章”之前,弗洛伊德是唯一獲得過這項榮譽的藝術家。

            他們彼此的情誼維持了近50年,直到弗洛伊德逝世。當霍克尼65歲、弗洛伊德79歲時,這段友誼到達了一個高潮——2002年,弗洛伊德邀請霍克尼擔任他的模特,那時霍克尼已經遷居洛杉磯20余年,但他為這張小小的肖像做了超過100小時的“模特”。

            他們也談八卦,但談得最多的是繪畫,倫勃朗、畢加索、安格爾、提埃波羅。霍克尼每天步行穿過公園到達弗洛伊德的畫室,這段時間霍克尼選擇回到英國,因為他意識到洛杉磯缺少像英國這樣能夠激發他視覺的春天——植物的生長、色彩的對話、空氣與光線的變化。

      給大衛·霍克尼畫肖像的弗洛伊德

            關于耳聾:他“用聲音來交換失落的空間感”

            霍克尼對視覺依賴更多,因為他的耳朵日漸變聾。實際上,他早在1979年就開始佩戴助聽設備了,但他覺得耳聾這件事情,豐富了他對于空間的感受。他覺得自己變得越聾,看空間就會越清楚。“我認為聾子可以用聲音來交換失落的空間感。”在講座上,他還舉了一個例子,說畢加索一點兒也不喜歡音樂,因為他是個音盲,但是當你觀看畢加索的畫作,卻能夠發現音樂感十足。

            關于畢加索:“死亡是一件太不畢加索的事情”

            畢加索在霍克尼最喜歡的藝術家里排名第一位。他認為畢加索獨一無二,無與倫比。“他留下的作品數量巨大,非常巨大,他所達到的成就直至現在人們也還在不斷發現中。”

            霍克尼曾在紐約將畢加索和馬蒂斯的近1200幅畫作看遍。畢加索在畫畫的時候總是覺得自己是30歲,霍克尼覺得自己現在就是那個30歲狀態的熱愛生活、保持沖動與持續的激情的畢加索。但事實上,衰老在迫近,霍克尼后來開始喜歡上畢加索晚年創作的主題之一——老年人,層次豐富的筆痕和變化所呈現的衰敗又柔軟的皮膚,這種只有老年人才能體會的質感令霍克尼更加佩服畢加索。

            畢加索在巴黎去世那天,霍克尼說,他正打算去見法國導演讓·雷諾阿,開車去往的路上他從廣播里聽到畢加索的死訊。當他把消息告訴讓·雷諾阿,雷諾阿說,“死亡是一件太不畢加索的事情”。

            關于版畫家的身份

            大衛·霍克尼作為一位版畫家,已經辛勤創作了許多富有創意的版畫作品。這些作品集中展現了他的獨特的藝術視角和高超的版畫技藝。

            霍克尼于1954年開始他的版畫創作生涯。霍克尼與版畫結緣基本上屬于機緣巧合,當時就讀于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他沒有足夠的資金購買顏料與畫布,在聽說版畫系可以免費提供材料時,他才決定前去一試。

            大衛·霍克尼版畫作品主要有兩個類別:蝕刻版畫與平版版畫。其中的代表作品包括他1961年至1963年創作的《浪子的歷程》(A Rake’s Progress)系列,以及他1969年以家人和好友為主人公創作的《格林兄弟版畫集》(The Brothers Grimm)系列中的《六個童話故事》(Illustrationsfor Six Fairy Tales)等。他的版畫作品都吸取了“波普藝術(Pop Art)”的特色并加以了創造性地發揮,能夠將自己對人與存在,人與社會細微奧妙的變化的觀察深涵在自己的作品之中。

            此外,大衛·霍克尼在上世紀90年代用復印機創作的的自制打印版畫集也引起了國際版畫界的關注。

      菲利克斯·H的肖像


      來源:搜狐


      歡迎關注中國美術家書法家藝術網!




      分享到:

      上海藝術家百度統計 久久激情亚洲精品无码?V|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a| 久久无码高潮喷水| 欧美日韩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不卡| 一级毛片中出无码| 潮喷无码正在播放| 亚洲日韩国产AV无码无码精品| 日本乱中文字幕系列| 亚洲av中文无码| 国模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无码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久久精品无码|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2| 中文字幕丰满乱子无码视频| 成?∨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日韩乱码人妻无码系列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51日韩视频| 中文字幕亚洲免费无线观看日本| 亚洲一区无码中文字幕|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在线观看无码免费视频| yy111111电影院少妇影院无码| 色AV永久无码影院AV|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免费无码作爱视频| 无码任你躁久久久久久老妇App| 最近最新高清免费中文字幕 | 国模无码人体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在线无码一区| 精品亚洲欧美中文字幕在线看|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中文字幕8| 亚洲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狠狠精品干练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第一页在线|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中文字幕亚洲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不卡电影| 性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