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頁 > 新聞 > 國內新聞

      藝術觀察: 上海抽象藝術生生不息的背后原因

      來源: 網易    時間: 2017-11-25    打印本文    字體大小:     閱讀量: 3279

      閱讀量: 3279

        編者按 自1990年代中期至今,李旭一直活躍在上海抽象藝術理論研究以及展覽領域,他走訪了大量藝術家,見證了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發展和壯大,開始逐漸形成一個觀念:如果上海的當代藝術有特色的話,那就是抽象藝術。

        從上世紀80年代的“破冰”到90年代的崛起,再到如今形式、內容的多樣化,藝術家人數、舉辦活動的頻率以及抽象藝術所享有的社會影響力,上海已經成為當代中國抽象藝術的重要地域范本。

        上海抽象藝術精致、內斂、冷靜、明快的美學特征,以及兼有人文底蘊和時尚情懷的都市氣質,都與上海的城市文化密切相關。

        批評家、策展人李旭以歷史溯源為出發點,為我們勾勒出了上海抽象藝術這一獨特的地域文化景觀,以及其生生不息的背后原因。

            布面油畫200X280cm 2015年

        由此看來,上海自20世紀末開始能夠成為中國抽象藝術的重鎮,也應該是情理之中的。

        上海,是當代中國抽象藝術實踐的重要地域范本,近20多年來,在中國當代藝術的總體格局之中,抽象藝術已成為上海的象征之一。對于這座聲名顯赫的東方國際大都市來說,抽象藝術的文化名片地位早已被藝術界所確認。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早開埠的港口之一,上海曾經為當地文化藝術發展帶來了必然的影響,第一所美術學校、第一次人體寫生、第一個現代美術社團和第一次全國美術展覽會都出現在這個新興大都會。

        歷史溯源

        明清以來以文人趣味為主導的江南文化,向來崇尚清雅、簡潔與寧靜的內在氣質。以昆曲、蘇州園林、明式家具和宜興紫砂茶具為代表的審美格調,一直影響著這片土地上的文學藝術創作,造就了江南文化的歷史優勢。

        這樣的歷史人文淵源造就了江南文化注重細節品質、講求形式技巧的傳承規范,對于生長于斯的藝術家們來說,這已然是融入他們骨血之中的基本氣質與性格。

            綜合材料 80x60cm 2015年

        1919年以后,東西方各種“主義”的論爭和實踐過程中,上海人對此論爭較少,這座城市的內在性情更加務實,區位優勢也使得外來資訊的傳播更加快捷,藝術實踐也更易與國際風潮接軌。

        1931年,“決瀾社”在上海成立,其主要成員龐薰琹、倪貽德等人致力于“為藝術而藝術”的實驗,反對自然主義和寫實主義,主張藝術本體的純粹和藝術形式的獨立。盡管他們還沒有創作純抽象的作品,但形式至上的觀念已經提出,在中國現代美術史上奠定了一種特殊的價值取向。

        1934年,魯迅在上海提出“拿來主義”的著名觀點,倡導“新興版畫運動”,新文藝的氛圍由此蔚然成風。

            130×150cm油畫 布 2015年

        當時,較為成熟的現代傳播媒介系統已然在上海建立,報紙、雜志、廣播、電影等行業在整個亞洲都是最發達的,新型市民階層對于國際流行的文藝思潮耳熟能詳,養成了見怪不怪進而求新求變的審美心理,再加上全國各地最優秀的文化界人士在上海的空前匯集,使得這座國際都市充滿創造精神和藝術魅力。

        抗日戰爭爆發,使中國現代藝術史出現重大轉折,形式主義藝術實驗的正常發展軌跡中斷,整個藝術界轉向救亡的動員和宣傳,寫實主義的創作手法成為必要的選擇,純粹的藝術語言探索顯得風花雪月,明顯是不合時宜的。

        寫實主義在1949年后逐漸發展壯大,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成為主流,一大批在藝術形式和語言探索方面的藝術家邊緣化,吳大羽、林風眠、關良、周碧初等人的藝術歷程是此類藝術家狀況的例證。

        值得一提的是,在同代人中,吳大羽堪稱這一時期中國現代藝術的潛行者和先驅者,他以默默無聞地創作出了一系列帶有抽象美感的表現主義作品,盡管這些作品的象征意味比較明顯,還不能算做純粹的抽象藝術,但他的努力為后來的上海藝術家們樹立了一個獨具深意的標桿。

            20世紀80年代:抽象先聲

        1979年后,隨著國內藝術界對形式美的關注和討論不斷升溫,上海的現代藝術也開始漸漸重新被認識,原本處于邊緣狀態的個人探索也紛紛浮出水面,整個上世紀80年代堪稱上海現代藝術飛速發展的黃金時代,也是抽象藝術的破冰期,許多后來成為代表人物的藝術家們,其風格正是在這一時期得以啟蒙和孕育。

            布上丙烯 100x80cm 2017年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較而言,上海藝術界主題創作不強,形式主義探索卻一直比較超前的。縱觀上世紀80年代的上海,大批中青年藝術家以前衛、先鋒的姿態參與抽象實驗。

        其間涌現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余友涵、李山、張健君、周長江、陳創洛、繆鵬飛、仇德樹、戴恒揚、王劼音、査國鈞、陳箴、胡項城、劉亞平、徐龍森、余積勇、童建穎等等。

        1989年,周長江在第七屆全國美展上以抽象風格的作品榮獲銀獎,成為上海乃至全國抽象藝術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事件。

        20世紀90年代:全面崛起

        從上世紀90年代末到1992左右,上海的抽象藝術圈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沉寂期。實際上,在如此沉寂的表象之后,許多藝術家的個人風格都恰恰在這個特殊的年代醞釀成熟。

        1993年,來自上海的抽象藝術家丁乙入選威尼斯雙年展,也成為中國現代藝術發展史上具有影響的事件。

        同年,他的抽象作品還入選了在柏林世界文化宮舉辦的“中國前衛藝術展”和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舉辦的“首屆亞太地區當代藝術三年展”。

            32x43cm 手工紙上粉筆炭筆 2015年

        其實,丁乙的趣味和價值取向在上海并不是孤立的個案,在同代人中,還有申凡、秦一峰、陳心懋、宋海東、徐虹、阮杰、沈浩鵬、趙葆康、潘微、龔建慶、陳墻、曲豐國、黃淵青、李磊、王南溟、王遠、譚根雄、宋曉峰、陸云華等眾多藝術家的身影,盡管這些藝術家的形式風格千差萬別,但內在的精神氣質卻相似。

        上世紀90年代堪稱上海抽象藝術全面崛起的階段,多年的沉潛和修煉令許多個體羽翼豐滿,而這個大都市所特有的性格,更使得生活在此的藝術家對形式的獨創性和作品的完成度要求很高,上海抽象藝術精致、內斂、冷靜、明快的美學特征,以及兼有人文底蘊和時尚情懷的都市氣質都在這一時期得以完整建立。

        另外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就是上海抽象藝術群體的基本陣容是以本土化教育背景為絕對主體的,這與北京抽象藝術群體以“海歸”為主體的情況恰恰相反。

        另外還有一個不應被忽視的現象是,梁銓、馬可魯、沈忱、伊靈、馮良鴻等抽象藝術家盡管今天沒有居住在上海,卻都與上海都有著千絲萬縷的不解之緣。

            綜合材料 80x60 cm 2016年

        1996年1月,“無形的存在——上海抽象藝術展”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畫廊推出,是上海首次純抽象藝術的大型聯展。同年10月,丁乙的作品入選首屆“上海(美術)雙年展”,周長江則以半抽象風格同時入選。

        1999年,“都市抽象——上海抽象藝術家沙龍邀請展”在上海大學美術學院舉辦。同年,曲豐國在“99上海青年美術大展”上榮獲一等獎,2000年,他入選“上海雙年展”,這樣的事實象征著抽象藝術已被本地官方大展接納。

        新世紀:抽象之都

        以地鐵1號線在1997年正式通車為標志,上海的城市改造到上世紀90年代末期基本完成,城市面貌的變化異常迅猛,上海市的地圖甚至曾出現過每半年就要更新一版的現象。

        外資大量涌入,高度發達的商業體系給城市帶來了越來越多的視覺刺激,超大規模的購物中心、林立的酒店和寫字樓、隨處可見的巨幅廣告、霓虹燈以及喧囂不息的各種傳播媒介,令生活在這個城市中的藝術家們感到驚人的圖像過剩,以及在具象化創作前提下的失語,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于是轉向自己的內心,轉向精神化的表達,這其實是抽象藝術在上海異常繁榮的重要心理原因。

            196x260cm 布上丙烯 2015年

        2001、2002、2003和2005年,上海美術館連續主辦了四屆主題為“形而上”的大型抽象藝術展。

        2002年,“抽象新世說——上海抽象藝術群體展”在劉海粟美術館舉行。2004和2006年,上海明圓文化藝術中心連續主辦了兩屆“上海抽象藝術大展”。

        2007年,“線——中國當代抽象藝術展”在蘇河藝術中心開幕。2011年,“道法自然——中國抽象藝術展”在上海當代藝術館推出。2015年,“時空書寫——抽象藝術在中國”在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開幕……

        這些展覽在全面展現中國抽象藝術基本陣容的同時,也在繼續穩步拓展著“中式抽象”的可能性。

            143x178cm 布上丙烯 2010年

        進入新世紀后的上海抽象藝術格局,與上世紀80年代相比已經步入了成熟、穩定的正常軌道。

        上海的抽象藝術家和評論家經常受邀赴國內外進行各種類型的學術交流,抽象專題的個展和聯展也在美術館和畫廊等各種藝術空間內不斷推出,專營抽象作品的畫廊以及抽象專題的拍賣也開始在上海試水并初獲成功。

        展示活動的增多,不斷激勵著抽象新人的崛起,燕飛翔、王燮達、丁設、胡偉達、吳軍、陳東杰和楊牧石等個案堪稱新人中的代表,他們都有過寫實和表現的經驗,介入抽象之后的學術態度非常嚴肅,作品的內在精神也相當純粹。

        在上海,還有一個橫跨抽象與具象兩個領域的群體值得關注,除余友涵外,還有王劼音、盧治平、孫良、楊東白、王天德、何賽邦、薛松、蔣正根、李向陽等,他們都有著具象方面的成就,卻又對抽象創作有著濃厚興趣,在他們的作品中,不時可以看到抽象與具象的并存,以及間歇性、交錯性的創作,難得的是他們并存的兩種風格在表達上都非常有質量。

            78x108cm 紙上丙烯 1986年

        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活躍在上海抽象藝術理論研究以及展覽策劃方面的人士除筆者之外還有李曉峰、李磊、龔云表、吳亮、趙川、王南溟、吳晨榮、許德民、何浦林(Lorenz Helbling,瑞士)和樂大豆(DavideQuadrio,意大利)等。

        這個人數有限的小群體為抽象藝術進入上海藝術界的主流,進而成為上海當代地域文化的標志,做出了重要貢獻。

        今天,上海已經成為一個深受抽象藝術家喜愛的交流中心,來自全國各地及海外的藝術家中,趙無極、朱德群、蕭勤、陳正雄、江大海、蘇笑柏、梁銓、譚平、張浩、楊述、陳光武、白明、陳若冰、尹戈、雷虹等均在上海成功舉辦過個人展覽,在上海參與過抽象聯展的藝術家更是為數眾多,上海大劇院門廳大堂的巨幅壁畫就是特邀朱德群先生創作的作品。

        從藝術家人數、舉辦活動的頻率到抽象藝術所享有的社會影響力來看,上海已經可以稱之為“中國抽象藝術之都”。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各類民營藝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的建立,隨著藝術市場的復蘇與繁榮,抽象藝術在上海的當代文化格局中還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來源:網易


      歡飲關注中國美術家書法家藝術網!




      分享到:

      上海藝術家百度統計 久久久无码精品亚洲日韩软件| 中文字幕亚洲情99在线| 亚洲 欧美 国产 日韩 中文字幕| 亚洲欧美日韩中文久久| 欧洲精品久久久av无码电影|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高清在线| 亚洲高清无码专区视频|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人妻斩| 狠狠躁夜夜躁无码中文字幕 | 日韩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av无码免费网| 中文精品无码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系列| 区三区激情福利综合中文字幕在线一区 | 精品无码国产污污污免费网站 |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电影| 亚洲色成人中文字幕网站| 无码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乱码国产麻豆穿越| 无码毛片AAA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高清大全|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久久午夜无码鲁丝片午夜精品| 国产午夜无码精品免费看动漫| 无码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欧精品无码视频无删节|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性色| 无码八A片人妻少妇久久|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牛牛| 熟妇女人妻丰满少妇中文字幕| 日本在线中文字幕第一视频|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 中文亚洲日韩欧美| 中文字幕无码精品亚洲资源网久久| 无码乱肉视频免费大全合集| 久久午夜夜伦鲁鲁片免费无码影视 |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