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海峰,1967年出生于上海,民革黨員。國家二級美術師,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上海市美術家協會會員,上海浦東新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上海浦東秋石畫館館長,上海書畫院簽約畫師。
作品入選全國花鳥畫藝術大展優秀作品巡展、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第六屆全國工筆畫大展進京展、第二屆中國工筆山水畫展優秀獎、 “錦繡中原”、“翰墨新象”、“泰山之尊”等十余次全國中國畫作品展并獲獎。
作品《秋韻》、《塞外寒云》分別被浙江美術館、遼河美術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2005年上海畫報社出版《上海美術家畫庫-馬海峰卷》,2015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山石花草共一色-馬海峰山水花鳥課稿集》三冊,2021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百花藝術圖冊》。
中國美術家書法家藝術網編號:28
一花一世界 畫筆染芬芳
記著名中青年花鳥畫家馬海峰
熱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著名中青年花鳥畫家馬海峰,將最近5、6年精心創作的花卉系列100幅在浦東圖書館隆重展出。作為浦東秋石畫館“傳統文化藝術教學基地”的上海師范大學附屬第二外國語學校,同時出版同名畫集(上海教育出版社)。這兩件文化盛事都是值得我們慶賀的。
馬海峰以擅畫花鳥著稱。20年前,馬海峰參加上海和杭州國際藝術博覽會,創造了作品當天售罄的業績,但他立志成為有創新精神的藝術家。他把“老百姓喜歡、專家點頭、藏家歡迎”作為自己畢生的追求。這些年來,他將心中大美寄情于筆端,探索花鳥畫化古開今、高昂與柔情相結合的道路,攀登他向往的藝術高峰——旭日推窗,眼前是百花齊放燦爛無比的詩意世界。馬海峰做到了,別具一格的花鳥畫為世人矚目,作品多次入選全國美術大展并獲獎,為省級美術館和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我國傳統的花鳥畫,到了宋代便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馬海峰深知,要展現當代花鳥畫的語境,必須以傳統為本,造化為師。他的創作靈感發端于宋元寫實傳統,激情來源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這次展出的百幅花卉作品,不少是野外寫生回來創作的,也有相當一部分是現場寫生得來的。遷想妙得,鮮活靈動,往往不可復制。其實,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馬海峰勤奮地追隨花仙子的腳步,采風的足跡遠及歐美和東南亞,還有我國云、貴、川、魯、豫及蘇、浙、滬等地。筆者有幸與馬海峰一起采風,見證他云南之旅13天里畫了43幅精彩的寫生作品,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普洱茶場、曼聽白塔公園、孟連舊新寨和那柯里古鎮等,所見花果一一入畫,這讓我們驚嘆不已。他為畫畫而生,一天工作12小時以上是常態,是圈內有名的“拼命三郎”。
難能可貴的是,他飽覽百花神采,累積不計其數的寫生作品,但這次向黨百年華誕獻禮的作品,全部選自國內的花卉品種。筆者最近先睹了他準備展出的百幅作品,果真花團錦簇,美不勝收。特別是看到他完成第100幅作品“龍船花”時神采飛揚的快樂,真的被感動了!
前輩藝術大師陳佩秋先生教導我:判斷藝術作品優劣之標準,一為美,二為難。又說:藝術貴在創新。我以為,馬海峰都做到了。他兼具小寫意和沒骨畫法相結合的筆墨趣味,使畫面色彩繽紛,卻又清新脫俗,奔放而靜謐,精細而率性,嚴守法度又妙趣橫生。他說筆墨當隨時代,技巧需要借鑒傳統,但決不拘泥于一技一法,要契合當代人的審美意識。一花一世界,一花一故事。生活是藝術靈感的源泉,藝術是對生活的精心雕琢,激蕩的是心靈美好。
“心中有夢想,肩上有責任,腳下有泥土,手上有功夫”。馬海峰這樣嚴格要求自己。他認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藝術家,應該學有所用,回報社會。他積極參與政府倡導的文化扶貧工作,參加浦東圖書館的高校聯盟活動,創辦公益美術學校,成立上海浦東秋石畫館,建立傳統文化教學基地,踐行傳統文化藝術進課堂、進社區、進企業、進校園的宗旨。綿綿用力,久久為功,通過切實有效的工作,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種子播撒到更廣闊的天地里。
《百花迎百年——馬海峰花卉寫生作品集》融藝術性、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是畫家對黨的深情敬意,也是對3000多幅花卉寫生作品的梳理和補充。相信在欣賞了馬海峰的百花圖集以后,讀者會心生歡喜,并得到科學知識的啟迪。從這個意義上說,它區別于標本式的圖解,不失為精彩的科普教科書。
傾陽一點丹心在,最美花兒向黨開。作為秋石畫館藝術顧問和同道,我對海峰對黨的赤誠之心和繪畫造詣,深感欽佩和欣慰。
(惲甫銘寫于2021年4月20日)